从营收数据来看,对于全球芯片龙头高通而言,一切似乎正在沿着他们设计的路线走。
在刚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,其营收103.7亿美元,同比增长10%,不及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06.2亿美元,净利润26.7亿美元,同比增长25%。
其中,来自手机芯片业务的营收为63.28亿美元,同比增长7%,不及分析师平均预期的64.8亿美元。来自汽车芯片业务的营收为9.84亿美元,同比增长 21%。来自物联网业务的营收为16.81亿美元,同比增长24%。此外,高通技术授权集团第三财季营收为13.18亿美元,同比增长4%。
从数字上来看,高通的营收和利润依旧保持着稳定增长,但在表现尚可的业绩背后,其手机相关业务已然出现了增长乏力的情况,进而导致其整体营收不及预期。
手机业务增速放缓、大客户流失、竞争对手崛起——曾经在移动芯片领域呼风唤雨的高通,如今正面临着新的挑战。更让人担忧的是,就在高通试图通过收购和转型寻找新出路时,市场环境再次发生剧变,一个新的挑战局面正在形成。
智能手机,增长乏力
智能手机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。
据IDC数据显示,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多年下滑,2023年更是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低。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供应商,高通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这股寒流。
更糟糕的是,高通正在失去重要客户。2018年,苹果与高通爆发专利纠纷,虽然最终和解,但苹果已经明确表示要在iPhone中逐步淘汰高通基带芯片,转而使用自研方案。
2019年,高通与苹果达成协议,但苹果付出了支付了45至47亿美元的和解金。这笔金额占高通2019财年总营收的近五分之一,帮助高通摆脱了连续五年的营收下滑。此外,双方还达成了一份为期六年的技术许可协议,包括两年的延期选择权,以及一份多年的芯片供应协议。
但苹果并未放弃自研基带芯片,2025年,苹果发布自研基带芯片C1,并搭载于iPhone 16e之上,打响了逐步弃用高通基带的第一枪,伴随着未来苹果自研基带大批量量产上机,高通营收中属于苹果的那一部分只会愈发减少。
雪上加霜的是,高通的其他重要客户也开始"背叛"。小米玄戒O1的推出,标志着这家中国手机厂商开始在芯片领域发力;三星早已拥有Exynos处理器产品线;就连谷歌也推出了自研的Tensor芯片用于Pixel手机。这些曾经的忠实客户,如今都在试图摆脱对高通的依赖。
与此同时,来自中国台湾的联发科正在步步紧逼。通过在中低端市场的深耕和在5G技术上的快速跟进,联发科不断蚕食着高通的市场份额。2025年,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AP-SoC市场份额排名,联发科以36%的市占率排名第一。
面对手机市场的衰落和客户的流失,高通不得不思考: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?
谋求转型,初战告捷
汽车,成了高通眼中的救命稻草。
智能网联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为芯片厂商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据麦肯锡预测,到2030年,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,是2020年的两倍多。与智能手机不同,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且价值更高——从信息娱乐系统到自动驾驶,从车联网到数字座舱,每一个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。
更重要的是,汽车芯片的生命周期远超手机芯片。一款汽车芯片的使用周期通常为8-10年,而手机芯片只有2-3年。这意味着一旦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,高通就能获得更加稳定和持久的收入流。
高通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可谓雄心勃勃。早在2017年,公司就以470亿美元收购了汽车芯片厂商恩智浦,虽然最终因监管阻挠而告吹,但这次失败的收购暴露了高通对汽车市场的强烈渴望。从2021年开始,公司改变策略,大幅增加了在汽车业务上的投入,推出了完整的骁龙汽车平台。
这个平台的野心不小。骁龙汽车7nm平台专注于信息娱乐系统,能够支持多达10块显示屏的同时运行;骁龙Ride平台则瞄准自动驾驶,算力高达700TOPS,足以支持L4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;而骁龙汽车5G平台则为车联网提供了高速连接能力。
这一战略转型初见成效,成绩相当亮眼。高通汽车业务的营收从2020年的6.64亿美元暴增到2024年的19.6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%。更令人兴奋的是,公司的汽车业务订单总价值(Total Addressable Market)已经超过450亿美元,这为未来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公司预计,到2030年,汽车业务的营收有望达到80-90亿美元,成为仅次于手机芯片的第二大收入来源。
更令人鼓舞的是,高通已经赢得了众多汽车厂商的认可,客户名单星光熠熠。在传统车企中,通用汽车选择了高通的数字座舱方案,宝马、奔驰也成为了合作伙伴;在新能源车领域,几乎所有品牌的汽车都采用了高通的解决方案。
尤其是在数字座舱这个细分市场,高通更是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。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,高通在全球汽车信息娱乐系统芯片市场的份额超过50%,远超第二名恩智浦的20%。从奥迪的MMI系统到凯迪拉克的CUE系统,从吉利的GKUI到比亚迪的DiLink,高通的芯片几乎无处不在。
看起来,高通的转型之路走得相当顺利,汽车业务俨然成为了公司新的增长引擎。
智能驾驶方面,高通也在稳步推进,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。
收购助力,思路清晰
为了在新兴市场站稳脚跟,高通选择了一条熟悉的道路——收购。这家以收购起家的公司深知,在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,有时候买比造更快、更有效。
2021年1月,高通宣布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服务器芯片初创公司Nuvia,这被业界视为高通进军数据中心市场的重要信号。Nuvia虽然成立仅三年,但来头不小——三位创始人Gerard Williams III、Manu Gulati和John Bruno都是苹果前芯片设计团队的核心成员,曾经参与设计了从A7到A14等多代苹果处理器。
更重要的是,Nuvia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来自Google、戴尔等巨头的投资,总金额超过2.93亿美元。这家公司专注于设计基于Arm架构的高性能CPU,其Phoenix核心在性能测试中表现出色,单核性能据说超过了英特尔和AMD的同类产品。
通过收购Nuvia,高通不仅获得了顶尖的CPU设计团队,更重要的是拿到了进入服务器芯片市场的"入场券"。要知道,全球服务器芯片市场规模超过300亿美元,且还在快速增长。云计算的蓬勃发展、人工智能的兴起,都在推动对高性能服务器芯片的需求。
高通的计划很清晰:利用Nuvia的技术不仅要开发服务器芯片,还要为自家的手机和汽车芯片注入新的活力。2024年,高通推出的骁龙X Elite笔记本芯片就大量采用了Nuvia的技术,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有显著提升。
进入今年,高通又将目光投向了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lphawave IP。虽然这次收购的金额相对较小,约为40亿美元,但Alphawave在高速连接技术方面的专长正好填补了高通的短板。
Alphawave专注于高速SerDes(串行器/解串器)IP的设计,这是数据中心和汽车芯片互联的关键技术。随着数据传输速度要求越来越高,从25Gbps到100Gbps再到400Gbps,SerDes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Alphawave的客户包括英特尔、AMD、博通等一线芯片厂商,其技术实力得到了广泛认可。
对高通而言,Alphawave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,更在于其完善的知识产权组合。在芯片设计领域,专利就是护城河。通过收购Alphawave,高通在高速连接领域的专利布局更加完善,这为其在数据中心和汽车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这两次收购体现了高通清晰而一贯的战略思路:通过外延式增长,快速获得关键技术能力和人才团队,为进军新市场提供支撑。从CPU设计到高速互联,从数据中心到汽车芯片,高通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完整、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生态。
在公司内部,这一战略也得到了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。高通大幅增加了在研发上的投入,2024年研发费用达到80亿美元,占营收的比重超过20%,这一比例在半导体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。同时,公司还在全球范围内大举招聘人才,仅在过去两年就新增了超过5000名工程师,为新业务的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。
收购、研发、人才,高通的转型三部曲环环相扣。一切看起来都在按计划进行,高通的多元化战略似乎已经走上了正轨,前景一片光明。
风雨突变,警钟长鸣
然而,就在高通踌躇满志地推进转型战略时,市场环境再次发生了变化。
首先是汽车行业刮起了自研芯片的狂风。特斯拉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自研的FSD(Full Self-Driving)芯片,算力达到144TOPS,完全摆脱了对英伟达的依赖。这一举动不仅为特斯拉节省了大量成本,也让其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。
特斯拉的成功示范效应迅速在行业内扩散。比亚迪宣布将在2025年前实现芯片自研率达到70%,涵盖从MCU到IGBT的全产业链;长城汽车也成立了专门的芯片公司,重点开发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芯片;就连一直专注于整车制造的上汽集团,也投资成立了芯擎科技,专门开发汽车芯片。
更令高通担忧的是,一些原本的重要合作伙伴也开始"变心"。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在2023年底成立了子公司“新芯航途”,开启芯片自研之路,外界猜测首款芯片算力在100TOPS左右。而Momenta此前一直是高通骁龙汽车平台的重要客户,双方合作了多个项目。这种背叛对高通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。
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。小马智行选择与英伟达深度合作开发专用芯片;文远知行则与地平线联合推出了自动驾驶芯片解决方案;就连滴滴也在探索自研芯片的可能性。这些原本的客户或潜在客户,如今都在寻求摆脱对高通的依赖。
新能源车企的自研趋势更是愈演愈烈。蔚来汽车在2023年成立了专门的芯片部门,重点开发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芯片,公司的5nm芯片也正在稳步推进;理想汽车也在招聘大量芯片设计人才,准备在关键芯片上实现自给自足;小鹏汽车的图灵芯片已经在今年开始上车;高通手机的紧密合作伙伴小米也在汽车芯片上深耕,假以时日,他们有望从座舱到智驾全面转向自研。这将对高通现有的汽车芯片业务带来“威胁”。
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Arm的突然转变。这家英国芯片设计公司本来只是提供IP,让客户自己设计芯片的。但近年来,他们在手机、服务器和汽车芯片市场动作频频,并推出了Arm CSS(Compute Subsystem)方案,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完整、更易使用的解决方案,这降低了终端厂商进入芯片领域的门槛。
过去,要设计一款高性能芯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,很多公司望而却步。但有了Arm CSS,客户只需要在现成的模块基础上进行定制化设计,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,降低了技术风险。
Arm也表示,CSS的市场需求也已超过了公司的预期。据Arm所说,公司的第一代 CSS 目前已上市,拥有五家客户。迄今为止,Arm 已与 10 家公司签署了 16 份 CSS 授权,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逾一倍。其中五家公司已开始出货基于 CSS 的芯片,且均为市场领导者。本季度,Arm 又签署了三份 CSS 授权:两份用于数据中心,一份用于 PC。
在汽车市场,Arm的策略同样奏效。该公司专门为汽车行业推出了SOAFEE(Scalable Open Architecture for Embedded Edge)计划,旨在为车企提供标准化的软硬件开发平台。通过与大陆集团、博世等Tier 1供应商合作,Arm正在汽车芯片生态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Arm的策略相当狡猾:它不直接与高通正面竞争,而是为高通的客户提供自研芯片的能力和工具。这种"军火商"式的商业模式正在动摇高通在多个市场的根基。当越来越多的客户具备了自研芯片的能力时,对高通等传统芯片厂商的依赖性自然会大幅下降。
和汽车芯片市场一样,高通正在深耕服务器芯片市场,除了有英特尔、AMD和英伟达等传统巨头,市场上还有一堆新贵。此外,亚马逊、微软、谷歌等云服务巨头外,Meta、字节跳动、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也都在开发自己的AI训练和推理芯片。这些公司拥有巨大的芯片采购量。但由此看来,他们留给高通的机会不多。
面对这个局面,投资者对高通未来前景的担忧日益加剧。一场关键战役,已经悄然打响。
结语
从手机芯片霸主到四面出击,高通正在以其领先的实力和敏锐的反应回应这市场快速转变。但随着终端需求的增加,市场越变越快,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。
高通当前面临的困境,既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,也有自身战略选择的问题。手机市场的饱和、客户的流失、新兴市场的激烈竞争,每一个挑战都不容小觑。
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格局,高通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。例如,近年来,公司正在将更多的研发资源投向印度市场,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新兴经济体被视为下一个增长引擎。高通已在印度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,雇佣了超过15000名工程师,占其全球研发人员的近四分之一。从5G基站到智能手机,从物联网到汽车芯片,高通正试图在印度复制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模式。
然而,印度是否能成为高通的下一个"中国",目前尚未可知。虽然印度市场潜力巨大,但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,消费能力有限,产业链也不够完善。更重要的是,随着"印度制造"政策的推进,印度政府也在鼓励本土企业发展自主芯片技术,这可能会重演中国市场的故事。
危机往往也是机遇。高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、庞大的专利组合和丰富的行业经验,这些都是宝贵的资产。关键在于如何在变化中找到新的定位,在竞争中寻求突破。
心脏彩超挂什么科hcv8jop3ns3r.cn | 会字五行属什么jasonfriends.com | 体检生化项目查什么liaochangning.com | 低头族是什么意思xinjiangjialails.com | 什么是籍贯hcv9jop5ns6r.cn |
怀孕胸部会有什么反应hcv8jop2ns8r.cn | 心慌心悸吃什么药hcv9jop3ns4r.cn | 舞是什么结构hcv8jop1ns6r.cn | 办健康证需要检查什么hcv9jop7ns1r.cn | 11是什么生肖hcv7jop9ns6r.cn |
jk制服什么意思hcv9jop2ns7r.cn | 法国铁塔叫什么hcv8jop7ns4r.cn | 什么是阴沉木hcv9jop1ns7r.cn | 双儿是什么意思hcv8jop7ns5r.cn | 什么食物蛋白质含量高hcv9jop6ns7r.cn |
后壁是什么意思hcv8jop9ns4r.cn | 精氨酸是什么bfb118.com | 黑长直是什么意思hcv8jop2ns7r.cn | 尖锐湿疣用什么药hcv8jop7ns0r.cn | 小鸟喜欢吃什么食物hcv8jop2ns8r.cn |